众所周知,产品成本既是企业利润高低的决定因素,也是企业制定价格和取舍产品的关键因子,同时还会影响管理层决策。因此,合理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对企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产品的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在分配制造费用时,企业通常按耗用工时或材料成本的多少来分配,没有考虑不同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这样算出来的产品成本缺乏合理性。
随着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工人工资等直接成本所占比例大大减少,间接成本比例大幅度提高,如果还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会导致信息失真的数额越来越大。作业成本法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作业成本法也叫ABC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弥补传统的成本法而产生的。“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是跨过作业直接把资源分配给产品,而是通过企业的作业链分析,找出相应的作业及作业链,发掘出资源与作业的关系以及作业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将资源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再将作业成本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最终产品对象,从而把所耗费的成本科学合理地计入产品,亦即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采用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提高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东风汽车的作业成本法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以车架作业部为试点,先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描述,然后将任务归集到作业,接下来,将上下游工序中的一些次要任务或作业合并,归集为一个作业中心。在每一个作业中心都有一个或多个同质成本动因,从中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的基础,最终,计算出成本动因分配率和产品作业成本。东风汽车“作业成本法”从试点到全面实施,解决了采用传统标准成本核算时成本信息失真严重、产品盈利能力尤其是成本分析不能及时准确核算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引入价值链的理念,突破了标准成本制度模式,没有将成本控制停留在产品层次,而是以价值链思想为背景,强调成本动因分析,揭示了资源耗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指明了深入到作业水平进行成本控制的途径,以作业为成本控制的核心,分析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非增值作业,减少作业耗费,以**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
例如,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我国电力装备行业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公司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对于事业部的研发费用,先根据成本动因将其分配到研发项目上,再根据预期受益产品的产值比重,对研发项目的研发费用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在许继电气的运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即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最终为股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与传统标准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提高了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它是按各种产品实际消耗与间接成本相关的作业量的多少,来分配其应负担的间接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各产品为消耗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以此做出的利润分析结果更准确,同时,更好地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决策。二是降低了企业成本,有助于实现规模效益。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的触角深入到作业层次,通过作业分析、作业管理,达到消除不增值作业以降低成本的目的,并通过对资源消耗的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和跟踪,进而来优化作业链、价值链和产品种类与生产数量的组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规模效益目标。三是便于企业绩效考核。在作业成本观念下,以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通过各作业层所提供的有价值的成本信息,能明确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高效作业与低效作业,评价个人或作业中心的责任履行情况。四是更新了传统责任会计基础。传统责任会计由于受职能和权限所限,忽视了许多可控间接费用的责任归属,而作业成本法以同质作业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可按作业将原有责任中心细分为若干个子中心,这些子中心的信息既可与原有责任中心的信息进行汇总,得到该部门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又可汇总出同质作业的信息,按相同作业标准在不同部门进行考核和评价。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作业成本法也不例外。在成本动因确定方面,作业成本法需要人为判断,具有主观性,易出现误差,且计算的是历史作业成本动因率,计算的事后性不利于产品的事前、事中控制和企业全面预算。因此,作业成本法应和标准成本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既能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依据,又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经营决策,形成更为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