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翻看他当年记录的账簿,不仅有一种艺术和美的感受,还会看到一个会计人的执着与认真,这才发现账簿中记录的每一行文字、每一组阿拉伯数字都显示了他无悔的会计人生。
时光流逝,转眼我从事财会工作已20多年了。回想过去,最为感动的还是我与杨贤富相处的时光。
那时,杨贤富还是安徽省华阳河农场二场财务科的一名会计,其对工作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对职工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一部分记录在当年的账簿中,还有一部分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账簿中记录人生
2003年,因企业机构改革,杨贤富来到农场财务科从事记账会计岗位,同时负责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我们成了同事。
在我与他相处的2年多时间里,只要是他经手记录的会计账簿,摘要与金额栏没有一笔错误和涂改的痕迹,偶尔记录发生错误时,他也会将整张账页换下来,重新誊写,以保持账页记录的工整和完美。
我曾经问过他:“你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采用划线法更正书写的错误,不是更省事一些吗?”他说:“我在基层干会计的时候,看见别人账簿记录上的错误与更正,涂涂改改的总觉得不完美,我要做好我的工作,不然以后自己看了都会后悔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手记录账簿的每一页,摘要栏都是用铅笔先打上竖的暗线才书写摘要文字,一页记完后再擦去暗线。这不仅保证了每一行摘要起点的文字对齐,而且文字大小规范一致,账面非常的整洁,以至于每次上级来人查账,都要看一看记账的人是谁。
杨贤富严格要求自己,能够把记账工作做实做细到如此的地步,实为不易。时间久了,以至于形成了习惯。
每当我翻看他当年记录的账簿,不仅有一种艺术和美的感受,还会看到一个会计人的执着与认真,这才发现账簿中记录的每一行文字、每一组阿拉伯数字都显示了他无悔的会计人生。
凭证中整理借款
2004年8月,有一位老大妈来财务科反映基层单位会计多收了她200元的还款,要求财务科给予纠正。我当时就对情况进行了解和查询:大妈当年70岁,是农场基层单位的退休职工,既不认识字,也不会写字。账面记录显示其1998年在单位分4次借款6000元,1999年1月借款200元。老大妈对1998年的4次借款,每一次是谁帮她打的借条,在哪里拿的钱及数目等相关信息都记得非常清楚,但对1999年1月借款200元矢口否认。我看出她是认真的,便答应由我们核实情况之后再给她答复。
我把当年经办此事的基层单位**、财务人员和财务科的同志聚集在一起,想通过回忆、识别借条字迹等方法查找一下当年的借款情况,终因时间过去太久而没有得到结果。
我又想:此笔借款有**批示、有财务人员的复核和付款,数额不大,可能是大妈忘记了,这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事情不能够圆满地解决,我只好在拖延中慢慢淡化此事。可不久,大妈远在浙江的子女又给我们写了一封信,再一次要求我们认真地查实此事。正当我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向她解释又怎样向**汇报这件事的时候,有着2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杨贤富提出了一个建议并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
他认为,写这张借条的人还有可能在大妈的单位留有笔迹。
他要求把大妈所在单位那几年的凭证全部调出来查阅,看看能否找到一点线索。就这样,杨贤富利用工作之余,**从1999年的原始凭证入手,对该单位的所有借据和文字报告逐一查看。
之后又核查了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等几年的会计凭证。大约经过了2个多月的时间,在2001年5月份的凭证中发现一个叫“方文学”的人字迹很相似。我们又找到方文学核对情况,才知道方文学也不会写字,所有以“方文学”名义的借据都是方的妻子所写。我们把这200元借据交给方妻核实,方妻证明借条是其代大妈写的。后经方妻与大妈当面叙述事情的经过,终于使她想起了6年前的一笔借款。这件事虽然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经过大妈的现身说教,也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多正面的宣传效果。
通过此事,我更加明白:作为企业的一名财务人员,不仅工作要认真仔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还要能够还事物一个真相,给职工一个明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取信于社会,我从中也体会到追求真实带给我们的快乐。
2005年,企业又将进行机构改革,在得知本场20多名财务人员只能够留下二三名会计人员时,杨贤富毅然提交辞呈,40多岁的他只身去南方打工,把机会留给了我们……
如今,企业已全面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我们再也无法体会以往人工记账的繁琐与感受。但杨贤富对工作的那种细心和耐心,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那种责任心,不仅在当时,直至今天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2012年春节前夕,我与杨贤富聊天,得知他现在深圳某大公司做财务部经理,感到非常的欣慰。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注: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华阳河农场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