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海龟”学员专访:拆掉思维里的墙中国管理会计网
管理会计作者 编者: brooke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管理会计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2015-07-22
  高顿CMA学霸学员肖逸,新加坡留学“海龟”一枚,金融科班出身,现就职于Wind资讯,预计今年九月份参加CMA考试,参加高顿的CMA课程以来,肖逸感触颇深,直言“在一种很轻松很愉快的氛围中就把知识点给尽数掌握了”。
  南下“狮城”求学
  肖逸,拥有北方口音的“非典型”南方人,海外求学于南洋新加坡的一家知名的财经类院校,修读金融专业。被问及刚到新加坡的时候,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是否会有些不适应的情况,他想了一下,表示并没有太多不适应的地方,新加坡的华人很多,中华文化氛围也是比较浓厚的,国内一些知名的川菜馆连锁体系在那边也能见到,适应起来还是比较快的。而且,他补充道自己是和几个关系比较铁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新加坡留学的,所以并非“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刚去的时候以团体的形式活动,对于减轻跨文化交际中的冲击性也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自己的家乡其实离新加坡是很近的,也就和上海飞成都的时间差不多吧,来回都挺方便的。
  肖逸同学刚到新加坡学习的头两年也是“蛮拼的”。新加坡的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略有不同,教授们更看重的是个人独立的视角和观点,简言之,“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成为别人想法的搬运工。考试的时候,形式也是动辄七八页的论文纸,freestyle,自由发挥,不限框架,对个人知识结构的整合和观点输出的质量要求都很高。第一年第二年经常要通宵熬夜地看书,刷论文,写论文,准备pre。肖逸也戏言,“手写的答题方式已经非常‘有经验’且习惯了,CMA还是机考,这个可能还得花时间去熟悉一下的”。
  拆掉思维里的墙
  “中国学生简直就像是批量生产出来的一样,思维方式一模一样”,肖逸笑称,这就是新加坡的大学教授提起中国学生来的“首要印象”。写论文的时候,中国的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传统而颠扑不破的“总分总”展开形式。固化的模式不仅会禁锢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扼杀长久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不光是学习,考CMA也一样,虽然很多知识点是死的,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整合和深加工,稳固的知识体系较零散的知识点相比更胜一筹。
  完成学业回国之后,肖逸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国人寿,后来去了万得资讯,中国大陆**的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谈起CMA对于工作的帮助,肖逸觉得还是很大的,“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多新的想法”,“是我职业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第一次知道CMA是在新加坡的时候,那时候身边就有很多人想要考这个证书了”。
  考证工作两不误
  对于Kevin和Angel两位高顿CMA授课老师,肖逸认为“听了他们的课很有启发”,一个语言幽默活泼,一个思维逻辑严密,风格不同但课上得都非常好,深入浅出,活灵活现。对于班主任卢老师,肖逸也表示,“她非常尽职尽责,经常为学员着想,人也很nice,有她的帮助和提醒,每次来上课也变得格外愉快,很满意。”
  就职于wind,肖逸坦言平时工作非常忙,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多专业性的东西都需要准备和下功夫,所以留给学习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在高顿有老师带着一起梳理考点和知识点,回去看书效率也高了不少,为自己备考节省出了很多时间。不过,对CMA的憧憬和向往使得肖逸还是决定咬牙坚持下来,认真复习备考,按他的话说,“毕竟这是自己早就想考的证书了”,“国内现在的就业和职场形势也是证书为导向的,技多不压身”。
  离考试还有两个月,听了高顿的课之后,肖逸觉得还是很有信心通过考试的,“还有两个多月,好好静下心来复习,拼一拼,争取工作学习两个都不耽误”,这位学霸如是说。
  本文为高顿财经学员亲历讲述,由编辑Natalie适当整理。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cma。欢迎关注!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相关拓展:
管理会计CMA备考资料合集免费下载
中国管理会计网(www.chinacma.org)综合整理提供干货资讯,来源:网络,若标明原创文章,经授权转载,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管理会计备考工具

    管理会计资料专题 管理会计模拟题库

登录

登录

请输入您的昵称
您的学历为
您想注册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