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国家外国专家局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中文CMA项目续约仪式上,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主任白继迅表示:“按市场需求来说,CMA的市场需求量应该在40多万人。”
40万,一个庞大的数字缺口,这个巨大的数据缺口在昭示中国要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会计通过与国际间会计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唯独管理会计在中国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这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层次和企业的财务层次。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3年以后,现在面临一个重要的时期,需要有一系列转变,比如经济转型,比如管理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无论何种创新,都要依靠人才来实现。
随着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经济全球一体化,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管理会计的价值,财务作为企业资源整合的核心部门也面临着转型和变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转换会计思维,从衡量价值的财务会计向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转型。
管理会计在中国何时不再“寂寞”?
尽管中国会计学界和实务界曾经流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至理名言”,但这里的“会计”往往指“财务会计”,忽略了“管理会计”。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计学界与实务界都显得相当“寂寞”,管理会计没有引起中国会计学界与实务界的足够重视。
“在国家发展规划纲要里面,专门提到了企业战略管理人才的培养。我们多年来搞企业都是传统会计,而非偏向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价值链管理及分析,在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中有着重要作用。” ——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主任白继迅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问题就是世界性的主题。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人员要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理念,“懂中国国情、察中国政情、明中国民情、通中国人情”(统称“中国企业商情”),从而“身临其境”地感悟“中国企业商情”,深刻理解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赖以存在的“土壤”。
中国需要管理会计,而且在中国发展管理会计是可行的。一方面,我国现行的会计职称考试制度主要偏重于财务会计,在现有基础上可以考虑转型,利用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来推广有关管理会计师这方面的内容具有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将过去对会计人员半强制式的管制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企业会计人员已经回归企业,会计人员实际上需要一个自己的组织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来测评技能、提高素质,这就为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CMA恰逢其时
在国内注册会计师占据主导地位,深受财务人士热捧的之机,2009年国家外专局同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携手将国际知名的管理会计资格认证CMA引入中国。
国家此举正是因为国内管理会计人才奇缺,中国会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财务会计人才早已经饱和了,且质量也参差不齐。随着中国经济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国内大量企业赴美上市,大量美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都需要具有管理会计技能和国际视野的管理会计人才,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目前的高等院校培养不出管理会计人才。所以中国外国专家局借助IMA强大的管理会计支撑、研发能力将CMA引入中国,可以说,CMA引入中国恰逢其时。
作为华东地区**的CMA培训基地,世界500强管理会计人才**集训地的高顿财经CMA专家介绍,全球已有37000名CMA认证持有者活跃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由于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能够推动绩效发展、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财务转型,一直被誉为企业“战略军师”,CMA因此一直被誉为国际财务界的MBA,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