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是企业因「本业」而产生的收入。而「费用」呢,就是产生「收益」的相应支出。「费用」可再分为「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两种,
概念上,营业成本,比较偏向生产面,可以想成是工厂、生产线的支出;而营业费用,像是广告费、办公室租金、研发费用等等,可以想成是办公室发生的支出。
收益-费用=营业损益,
表彰的是一间公司主要的常续收益,在作投资、授信决策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一定要好好了解其意义与内涵哦~~
举个例子吧,
「橘子」公司在2018年租了间办公室,也请了个总务小姐来帮忙。对「橘子」公司来说,苹果、香蕉(工作人员)的薪水、折旧都于生产有关,所以这些支出算是「营业成本」。而办公室的租金、广告费,它们虽然与生产无关,但是也是企业营运的必要支出,所以列为「营业费用」。
以上,就是所谓的「费用」的概念,
请记住,与本业相关的正常支出才能列为「费用」。也许你会问,橘子坏掉了,不也是跟水果业本业直接相关吗?为何它们在故事中被列作「业外损失」呢?观念上,这样的质疑其实很有道理,不过实务上他们通常被列作「业外损失」,因为这些支出并非正常营业情形下的必要支出。
当然,如果你有正当且充分的理由,证实这些支出其实与营业很有相关,而且是正常情形下必须的支出,你要把他们认列为营业费用,也不能说你不对啦。把「收益」减去「费用」之后得到的数值,就是所谓的本业损益,
简单讲就是企业因「主要营业活动」所产生的损益。一般来说,本业损益如果是正数,表示公司可以靠本业赚钱。能不能靠本业赚钱,对股东或债权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本业如果是赚钱的,股东们可以预期未来公司继续赚钱的机会较高,持有股票的意愿相对增强。而债权人把钱借给企业,基本上是希望公司把钱拿去作本业投资、获取稳健的获利,公司赚钱,未来顺利收回利息及本金的机会就更大些。你可以把公司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也许会更有感觉:
「无双」要找一张长期饭票,目前有「小天」和「学长」可选择,「小天」去年赚了2000万,而「学长」"只"赚了200万,但聪明的「无双」,经过审慎的评估后却选择了「学长」。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小天」虽然赚了2000万,但那是因为去年中乐透分到了1950万,而「学长」的所得,则是薪资所得200万。薪资相对于乐透,哪一种所得较稳健?可以预期未来能经常发生?当然是薪资所得啰,薪资年年流入,但乐透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理性的「无双」选择了「学长」。
这就是从投资人的观点来分析:不是选获利金额高的,而是选本业获利强、有未来展望的。
现在,
换个立场,如果「小天」跟「学长」临时找你商借100万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他们的收入稳定性,「学长」因为有较佳的经常性收入,未来能如期还款的机会就会比「小天」高,所以我会建议你把借钱给「学长」,如果你比较喜欢「小天」,
那也没关系,记得要跟「小天」收取较多的担保品、找多一点保人,或跟他收比「学长」还高的利率,因为这样才能弥补你借钱给收入较不稳定的「小天」的风险。这就是为何很多上市公司,为了美化财报,会把一些业外的收入,想办法伪装成营业收入,把一些本业的支出,想办法化妆成业外的样子,目的都是为了要提高他们的毛利率、营益率,让报表阅读者相信公司有强劲的本业获利能力啰。在研读公司财报时,这个细节值得好好注意哦。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