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成本会计所指的是分部(步)成本或分批成本会计制度。而以传统称呼,目的即为了要区隔『作业基础制成本会计ABC』的计算模式。
五十、六十年代工业兴起,制造业盛极一时,会计以制造业量身发展出适合大量制造的—分部成本会计制度。
制造业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三者合称制造成本。通常制造成本占全公司成本的80%以上。管理上强调以20%之时间掌握80%之成本,且工业时代物资缺乏,能生产就能销售,生产才是重点工作,销售只是附带的过程,所以,当时重视制造,料、工、费三者已超过80%以上的比重,自然成本计算的焦距只集中在这三者。
直接材料是指生产所必须之『原料』,一般根据『料表』(或称之为用料清单)而来,料表明显纪录生产所需之材料种类、用量、损耗率…等相关资讯,故其成本明显且可直接归属入『产品成本』中,但因分部是采月结模式,所以材料成本虽有料表为基础,但损耗部分因以时间为基础,该期间之损耗也平均分配到该期间之产量,所以,直接材料是直接归属的平均实际成本。
大量生产产业的直接人工,系直接以月总人工成本分摊到产品数量中。因大量生产产业于一段期间(通常以月为准)全部生产相同或少样产品,故人工成本与产品之关连性当然也很强,平均每一单位耗费的人工工时,采平均计算方式,得到的『平均工时』*『平均工资率』=直接人工成本。工时是平均工时,工资率也是平均工资率。直接人工与产品间的因果归属关系,虽不像材料般紧密归属,但,归属因果关系,也算是很明确,所以尚可以反映出人工成本的允当性。
制造费用,包括折旧、水电费、物料、间接人工、员工福利…多科目,多特性;传统制造业的制造费用金额与材料及人工金额相比较是相对微小的,故就分部成本的角度,金额相对不重要,所以成本分摊与经济效益考量结果,考量采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机械工时…分摊基础分摊。
相关拓展: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
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的,也是对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总体要求。成本计算是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基础。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实现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动。业绩评价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目的在于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和激励约束员工和团体的成本行为。
成本管理要点内容
企业成本模式与竞争优势
理解成本的构成及与自身工作的关系
选择有利于成本控制的成本计算方法
通过成本分析有效控制成本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找到成本控制关键点
相关拓展: